元青花瓷是我國的傳統名瓷之一,在我國瓷器藝術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。元青花瓷制作精美,但是傳世極少,因此非常珍貴,備受收藏家的推崇。那么元青花瓷的紋飾有哪些特點呢?
元青花瓷的紋飾特點
構圖豐滿,層次多而不亂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,流暢有力;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。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、動物、植物、詩文等。人物有高士圖(四愛圖)、歷史人物等;動物有龍鳳、麒麟、鴛鴦、游魚等;植物常見的有牡丹、蓮花、蘭花、松竹梅、靈芝、花葉、瓜果等;詩文極少見。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;龍紋為小頭、細頸、長身、三爪或四爪、背部出脊、鱗紋多為網格狀,矯健而兇猛。輔助紋飾多為卷草、蓮瓣、古錢、海水、回紋、朵云、蕉葉等。蓮瓣紋形狀似“大括號”,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;如意云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、纏枝花卉,繪三階云;蕉葉中梗為實心(填滿青料);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。
元青花瓷的鑒定
(一)看器形
對瓶、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、頸、肩、腹、足底,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,同時也要鑒別器形的胎體重量,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。元代瓶、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、胎質堅硬。
(二)看釉色
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,瑩潤透亮,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。
(三)看青花
元青花瓷發色不穩定,青花色澤暈散,青花料分為兩種:一種發色濃重鮮麗呈青翠濃艷,濃厚處有黑色銹斑,俗稱“黑疵”,濃處用手撫摸時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,這就是使用進口“蘇泥勃青”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;另一種為國產料,國產料青花發色呈藍中泛灰,有的色澤呈青藍偏灰或青花發色藍中閃灰。
(四)看紋飾
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可分兩類。一類是以進口料繪畫紋飾,具有構圖滿密、層次豐富、繪畫工整的特點。另一類青花以國產料繪畫,其紋樣具有流暢奔放的特征,紋樣構圖較簡單,繪畫較粗率,以各種花卉紋飾為多見。
(五)看內壁
元青花瓷瓶、罐內壁多不施釉,內壁為砂胎,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,故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。梅瓶內與肩部連接處多不修胎,故有毛糙感。
(六)看底足
元代青花瓷瓶、罐類器的底部多呈內凹圈足狀,足底寬厚,少量足底呈外側斜削狀,挖足有淺有深,多為挖淺足。碗盤類器圈足則多呈外側斜削狀,但無論是琢器還是圓器,圈足均有較規則及不規則之感。
(七)看顯色與氣泡
元青花的顯色也很重要,瓶、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較厚顯出水綠色,也有顯出鴨蛋青色,器身釉面往往會顯出青白色、淺淡藍色,或偏黃褐等色。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、罐之類顯色明顯,顯色是隨空氣中的干度、濕度、溫度、季節的變化來顯出釉面不同的顏色。元代中早期(延祜期)瓶、罐之類青花瓷釉面上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,一般為天氣炎熱季節,還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樞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數是沒有氣泡的。從至正年間開始燒制的青花瓷、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會有氣泡的,但是會有大小兩種氣泡,小氣泡多,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顯得干透呈瑩潤透明狀。
元青花瓷器的收藏誤區有哪些?
1、遍地國寶:隨著元青花收藏價格直線上升,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高仿,元青花收藏市場秩序混亂,魚龍混雜,“遍地國寶”一說明顯帶有盲目樂觀之弊。
2、天價瓷器:完整的元青花存世量稀少,這是不爭的事實,但元青花畢竟是瓷器,對于瓷器的收藏,人們更應該著眼于它的文化、歷史、藝術和科技,而不應以收藏為平臺去炒作它的經濟價值。
3、紋飾單一:元青花的主體紋飾以生物類為一統天下,如牡丹花紋、蓮花紋、菊花紋、松竹梅紋、月梅紋、龍紋、鳳紋、麒麟紋、魚藻紋、鴛鴦臥蓮紋、孔雀紋、鹿紋、海馬紋等。
4、鑒定細微:有些專家在鑒定元青花時,喜歡看細枝末節,如氣泡、筆觸等,而忽視了元青花的整體。其實,元青花紋飾精美,富麗雄渾,場面宏闊,設計飽滿,具有強烈的美學效果和時代風格,它的美是整體的美、宏觀的美,而非細節的美,過分注重細枝末節,無異于肢解了元青花本身所承載的藝術之美。
總結: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元青花瓷的紋飾特點的內容了,希望可以有效的幫助到大家,更多資訊請關注尖鋒裝飾網。
本頁標簽: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tp-chemical.com.cn/news/bencandy-htm-fid-15-id-13135.html(轉載請注明出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