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主要的幾家做整包的平均毛利都在20%以上,還不至于賠本賺吆喝。雖然到2016年上半年,互聯網家裝更多是在營銷獲客、各項標準化上下了功夫,一定程度提高了行業效率,降低了產品服務成本,但由于時間短、規模小,可復制性地摸索,對裝修更深層次地改造還在進行,畢竟傳統裝修壁壘重重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而不少關于互聯網家裝的盤點和所謂數據分析,但往往判斷的標準是“只要自己說是互聯網家裝那就算是”,想想也挺滑稽的,即使到現在也只是憑感覺、憑熟悉程度去判斷。
什么才是互聯網家裝?
1.“標準”、“極致”、“透明”
在2015年年初,行業內普遍將標準、極致、透明,認為是互聯網家裝的3個關鍵詞。
標準是指將家裝復雜的單項報價通過按平米單價報價,這背后是產品、設計、材料、工程管理等的各項標準化,把復雜、難以確定的裝修服務過程,透明化地呈現在網上,降低在線上交易的難度;極致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前端低成本營銷獲客,及去中間化的渠道成本,通過標準化施工,縮短工期,使得產品具有穿透力的價 格;透明不僅是指網上信息的透明,還包括整個產品、工程管理以及所有環節的透明。
2.“成本”、“效率”、“標準化”
之后,隨著大家認識的深入,發現極致和透明是表象,或者說是給用戶的價值。而追本溯源到經營層面則是“效率”、“成本”和“標準化”,這時互聯網家裝可以理解為:
“將價格不透明、工期冗長、成本浪費的傳統家裝,改變成為可定價、定期的標準化家裝,并通過線上實現預約和全程監控,線下實現體驗和交付的新型家裝模式。通過用戶參與,快速迭代,優化產品。”
當然這里有個局限,就是講互聯網家裝等同于標準化的整包產品,肯定不是這樣的。
3.系統而全面的定義
互聯網家裝是在“互聯網+”的背景下,借助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工具,改造裝修中存在的問題,通過標準化、技術化及去中間化、去渠道化,優化或重構裝修產業鏈,提高生產和運營效率,降低產品及服務成本,改善裝修用戶的體驗,讓裝修變得簡單、透明、精致,性價比更高。
這里特別強調一點,互聯網思維的“用戶思維導向”在家裝領域尤為重要,因為以前的一錘子買賣太多了,不會管你的感受,賺到錢就行。
總之互聯網家裝的核心點是建立在標準化、技術化和垂直化之上的效率、成本和體驗三個關鍵點。
四個標準判定互聯網家裝
1. 獲客成本的降低
得先解決糧草問題,有單子,且能持續獲取單子。不管是靠內容運營,還是社交媒體傳播,不為單子發愁。
互聯網家裝的整包銷售成本必須控制在合同成本3%以內,不管是電銷、sem,一定是控制成本,提高報名轉化率、上門轉化率及訂單轉化,最起碼得做到付費 渠道的線上訪客報名轉化率5%~10%,上門轉化率30%~50%,定單轉化率40%~60%。現在一些互聯網家裝的整包產品的客單價在七八萬左右,而銷 售成本也就2000左右。
這背后邏輯是獲客成本降不下來,想要毛利在20%以上很難。還有一點是標準化之后的規模化必須是建立在口碑回單基礎上,要不然品牌的信任會被透支,回單比例低于20%會陷于惡性循環,導致獲客成本持續高走。
2. 生產及管控效率提升
前面說的產品標準化、去中間化,及縮短工期等都會提升運營效率。比如45天內完工,而傳統裝修往往是90天,工期了縮短了一半,那工人干活兒效率就提高了一倍。
這就要相信系統的力量。如果同時開工1000個工地而不出問題,會牽扯到設計、施工、供應鏈等效率的問題,現在很多的延期基本都是定制品安裝造成的。這 也是為什么很多公司特別重視ERP系統的原因,期望通過系統去統一所有人的步驟,弱化人在過程中的角色,讓材料等工人,而不是工人等材料。
3.產品及服務成本降低
設計標準化降低了對設計師的依賴及設計費的支出,施工標準化提高了施工效率,材料標準化后降低了供應鏈的選擇成本,集約采購的F2C去掉了渠道的中間成 本。相比于傳統裝修的高毛利,互聯網家裝就可以降到其的一半,甚至三分之二,但毛利也會在20%以上,純利還可以到5%,費用率控制在10%左右。
4. 用戶體驗的數據化考量
正是這點兒成了互聯網家裝被吐槽的核心點,也確實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,這也是2016年他們發力的一個方向之一。作為新生物,線下那么重,團隊也 需要磨合,一個月就要開那么多工地,確實跑得有些快了,以前都沒經歷過,但用戶體驗是要長期關注、持續優化的一件事,做這件有價值的事,一直做,然后等待 時間的回報。
當然,互聯網家裝的用戶口碑也是可以數據量化的,通常用NPS(凈推薦值)作為數據管控,是一種計量客戶將會向其他人推薦企業或服務可能性的指數。凈推薦值是等于推薦者所占的百分比減去批評者所占的百分比。
怎么確定凈推薦值?
問客戶一個問題——“您是否會愿意將我們推薦給您的朋友或者同事?請在0-10之間來打分”得分在9-10之間是推薦者,6分以下則是貶損者。再套用公式計算:
凈推薦值(NPS)=(推薦者數/總樣本數)×100%-(貶損者數/總樣本數)×100%
一般來說在裝修行業,NPS大于30%就不錯了。
如果,按照上面這些標準,會發現,目前國內真正的互聯網家裝公司數量有限,也有個別所謂的互聯網家裝公司在2015年寒冬奄奄一息,春天之后依然一蹶不振。
當然這些標準更適用于重度垂直的互聯網家裝,若是平臺型,或是從設計、施工、監理、材料及供應鏈等方面切入的半垂直平臺,也得按照效率、成本和用戶體驗去衡量,以后再詳細分享數據模型。
互聯網家裝如何走得更遠?
一是標準化的“進化”。從現在的簡單組合到深入整合,牽扯有效資源、用戶需求和大數據的充分挖掘,設計、產品、施工、材料及服務是否足夠標準化,是否容易復制,使得城市復制的成本足夠低。這里不得不提有住和蘑菇裝修,在標準化套餐路上一條道走到黑。
二是信息化的全線打通。ERP系統是否先進,前端獲客、設計、材料下單、物流、配送、施工和售后是否能在系統里無縫對接,最大程度降低對人的依賴。這背 后是各個環節、工序和工作對接的標準化、數據化和成熟化。現在大部分公司的銷售前端和后端是沒有打通的,通過人去協調就容易出問題。
三是構建自己的“護城河”。在獲客、施工、供應鏈、各種體系及標準輸出、團隊執行力等方面得具備至少一項相對較強的核心競爭力,其他能力互為補充,不能有明顯的短板。
四是聚集行業內優質資源。吸引及留存相對優質的行業資源,如設計師、客戶經理、工人、供應鏈及優秀的運營人員,因為再怎么系統化,目前家裝還是更依賴于人去“進化”。也包括可獨立作戰的合伙人或職業經理人,并獲取產業鏈上的戰略資源和資本的支持。
另外再說一點,其實叫不叫互聯網家裝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看到它背后的邏輯。
就像有專家所說“互聯網家裝是一整套的系統,是從經營工具、治理結構、盈利模式、思維方式等一整套的經營體系中的每一個細小環節決定的。尤其是掌控這些環節的人員構成怎樣,或者說他們怎么思考問題,都非常關鍵。”
本頁標簽: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tp-chemical.com.cn/news/bencandy-htm-fid-14-id-10770.html(轉載請注明出處)